<rp id="o8tyw"><menuitem id="o8tyw"><em id="o8tyw"></em></menuitem></rp>
<source id="o8tyw"><menu id="o8tyw"></menu></source>
<th id="o8tyw"><s id="o8tyw"></s></th><source id="o8tyw"></source>
<source id="o8tyw"><menu id="o8tyw"></menu></source><source id="o8tyw"></source>
<source id="o8tyw"></source>
<center id="o8tyw"></center><center id="o8tyw"><s id="o8tyw"><progress id="o8tyw"></progress></s></center>
人物

李鎮西:名校價值和名師尊嚴究竟在哪

字號+ 作者:李鎮西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2016-06-07 18:14:53 我要評論()

  不錯,家長選擇學校是“市場行為”,誰愿意把孩子送到不好的學校去呢?但問題是,所謂“好”與“不好”更多地是人為造成的。面對既成

作者簡介

李鎮西,四川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

拙文《最好的學校要招最好的學生?》前不久在《中國教育報》評論版發表后,引發了熱烈討論??催^幾篇圍繞拙文展開的討論文章,我有了一些新思考。

首先要說明的是,我的這篇文章是評論性質的隨筆,有些概念可能不那么“嚴謹”。比如,什么是“最好的學校”“最好的學生”?如果您一定要說“最好的學校是讓不同學生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的學校”,“最好的學生應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綜合素質強的學生”,那我只能說您字字在理。但我這里談的是客觀存在的教育現實——“分數是硬道理”,對很多學校和學生來說都是如此。

其實,所謂“好學生”也不好教。上一篇文章我就談到,“尖子生”已經很出眾,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讓其學好,而是讓其好上加好。學生基礎越好、能力越強、天賦越高,教師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增值”就越困難。因此,我們不能簡單斷言“好學生”就“好教”。不少名校在培養超常兒童方面也的確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這是教“好學生”的價值所在。應當說,培養拔尖人才,對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意義不可低估。但是,第一,現在的教育評價很多時候是看“升學率”,而不看所謂“增值幅度”,因此包括那些名校之間的競爭,也不過是由“一本率”變為“名牌大學率”“清華率”“北大率”甚至“常春藤率”。在這里,“牛校”和薄弱學校的足,統統穿上同一尺碼的鞋——鞋的名字叫“高考升學率”。第二,即使是對尖子生的“增值教育”,也不能被某些名校壟斷,難道普通中學的老師就只能教“名校”不要的學生?有人說,薄弱校的教師“素質不高”,把“優生”交給他們“真是可惜了”。我要說,所謂素質高低,是“名師”們長期教“重點班”,而“素質不高”的老師長期面對“名師”們不要的學生使然。如果一開始這兩類教師就交換一下位置,情況會如何?

當然,我不至于天真到希望撤銷現有“名校”以實現教育的“均衡與公平”。如果為了“教育公平”而人為弱化“名校”,好比是對某一區域著名文化景觀的破壞甚至摧毀。

但我認為,尊重名校、“牛校”的現實存在,卻不得不注意兩點:第一,“名校”在宣傳學校成就時不要浮夸。我從未見過任何一所名校在宣傳高考成績時“理直氣壯”地說過,“成績好是因為我們生源一流”。相反,如果考差了,倒往往會說生源不行。其實,天賦出類拔萃的學生能考上國內外著名大學,和其所在中學當然不是毫無關系,但或許這關系沒有想象中那么大。否則,怎么解釋生源大戰現象?有學校老說“我校今年培養了好幾個清華北大”,那請問,為什么不多培養幾個?所以,“名校”說話一定要謹慎科學,實事求是。第二,地方政府不要強化名校的“孤峰卓立”,也就是說,不要再人為擴大名校與其他學校的差距,不要再繼續在資金投入和硬件配備上進行傾斜。在招生政策上,更不要人為“照顧”那些“名校”。

還有這么一個現象,近年來一些地區出現了所謂“人造名校”。舉個例子,某地要打造一所高起點、高水平的初中示范校。除了斥巨資建校,當地教育行政部門還在政策上予以傾斜:第一,要求所在轄區內的各小學將畢業班最優秀的前幾名學生送到該校去;第二,該??梢栽趨^內任何一所學校選招優秀教師。說實話,這樣的學校即使不做什么“改革”,都會“碩果累累”的!可以想象,三年后中考結束,有關方面肯定會談機制創新,提煉各種模式,但唯獨不會提那兩條“傾斜政策”。如此速成“名校”,顯然違背教育規律。

不錯,家長選擇學校是“市場行為”,誰愿意把孩子送到不好的學校去呢?但問題是,所謂“好”與“不好”更多地是人為造成的。面對既成事實,當然不可能“重新洗牌”,但請不要再繼續擴大差距。還要特別說明的是,我這里討論的教育,針對的是基礎教育——再明確一些,是特指義務教育和公辦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是絕對禁止“擇優招生”的。公辦高中因為動用的是財政撥款,所以依然必須體現教育公平原則,不應人為造成公辦高中之間過于懸殊的差距。

“為什么最好的醫院收治的都是最難治的病人,而最好的中學招收的卻是最好教的學生?”我愿意再次重復這個發問,目的是想引起大家對“教育公平”更多的關注。我這里所指的“教育公平”,當然不是也不可能是“絕對公平”,我希望更多的教育者,特別是教育管理者一起來思考并探索,如何讓中國的基礎教育實現基本的、相對的公平與均衡。讓每個孩子都享受適合自己的優質教育資源,讓每個老師都能擁有源于公平教育資源的職業成就和幸福。

醫生和教師當然有區別:醫生面對的是肉體,教師面對的是心靈;醫生著眼于去掉病痛,教師著眼于傳給智慧……但是,當醫生把別人沒治好的病人治好作為自己的價值和尊嚴所在時,那些靠教重點班的“優生”而成為“名師”的教師,是不是應該捫心自問:“我的價值和尊嚴何在?”

(本文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1.立國教育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立國教育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立國教育網”或“立國教育聯盟",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立國教育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立國教育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相關文章
  • 周國平:互聯網時代更需要自我教育、自主學習

    2020-12-25 13:42:01

  • 溫儒敏:老師不讀書,怎么能教好書?

    2020-12-18 14:14:42

  • 王彬武:教育評價改革是一場真正意義的教育變

    2020-12-11 11:02:53

  • 這棵樹和那棵樹不一樣

    2020-11-23 14:02:56

網友點評
欧美成人1314www网
<rp id="o8tyw"><menuitem id="o8tyw"><em id="o8tyw"></em></menuitem></rp>
<source id="o8tyw"><menu id="o8tyw"></menu></source>
<th id="o8tyw"><s id="o8tyw"></s></th><source id="o8tyw"></source>
<source id="o8tyw"><menu id="o8tyw"></menu></source><source id="o8tyw"></source>
<source id="o8tyw"></source>
<center id="o8tyw"></center><center id="o8tyw"><s id="o8tyw"><progress id="o8tyw"></progress></s></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