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育大會9月10日在北京召開,習總書記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聆聽講話,既振奮人心,有覺重任在肩??倳洀娬{,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做老師就要執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認真體會總書記的這一教導,作為人民教師,不妨從一下四個方面演繹好教書育人的新時代角色。
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應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學校,理當把立德樹人作為教書育人的首要任務,培養學生基本的品格素質,如適應社會、有強烈的責任感、忠誠履行社會責任,自覺遵守社會規范,維護社會風尚,長大做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是教育者要示范性地為學生樹立榜樣。教師的人品人格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即所謂“身教重于言教”“親其師,信其道”;二是善于發現并發掘學生思想品格上的閃光點,鼓勵繼續實踐,鞭策其他學生緊緊跟上,激勵先進不驕傲、后進不自卑;三是講究教育方法。學生犯錯誤時,不要一味地指責和呵斥,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把品格訓練的要求強加在孩子身上,甚至體罰與變相體罰。要知道,錘煉品格意味著每個孩子,畢竟是孩子,不可避免是要出現一些缺點或錯誤,這些缺點或錯誤也畢竟是成長中的缺點或錯誤,正是需要教育者加以引導的方面;四是結合課堂教學滲透品格教育。教育家徐特立指出: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養一定的人格,為一定的時代服務。新教材的編寫上充分體現了立德樹人這一目標要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有機滲透在各學科課程中,要不失時機地引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長期以來,中國的基礎教育關注培養的是“兩會”的學生,一是“會聽話”,二是“會應試”。會聽話,當然是指會聽老師的話,而老師的背后是教材、教參和教輔,是應考和必考知識的標準化、程序化,是一系列應試體制對學生的要求。會應試,則是指通過高強度的應試訓練機械地掌握應試的技巧,能一字不差地記住標準答案,能在各種考試中應對自如。
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要求教師不單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獲取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愛因斯坦認為,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任何問題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以解決問題告終。問題往往是思維的導向,學會提問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求未知。事實上,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由教師設計問題并發問的多,一般依照教者對教學內容的鉆研與理解,預先設計好問題和程序,一問一答,逐步解決問題,即認為答到了教學目標。長此以往,學生往往視教師的講授為“千真萬確”,你問我答,你講我聽,被動接受。因而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提問,學會質疑不容忽視,課堂中不妨留給學生一些提問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完全拜倒在書籍面前,缺乏批判思維能力,是主體性不強的表現。
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中小學時代是創新思維培養的最佳時期,他們往往憑直接理解、整體判斷、豁然頓悟、創造想象等來認識事物和思考問題,這些都是創新思維的重要表現形式。
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并努力提升創新素養,真正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認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繼承和發揚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教育經驗和傳統,進行教育教學方法方式的變革與創新。教師的教學要強調發現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果,同時引導學生不拘泥于現成的結論。二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適時、適當地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如講解內容中涉及到科學原理和重大發明等知識時,要向學生介紹科學家、發明家等熱愛科學、獻身事業、無私奉獻的事跡,抓住教材中有關的知識點,適當補充、延伸、擴展生產生活中的實際科技內容,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模仿實踐,培養創新意識。三是教師要及時評價調動。對學生閃耀出的創新火花,正確的要大張旗鼓地加以肯定,即使不正確,甚至天方夜譚也不挖苦、不傷害。評價方式力求多元化,讓學生在新鮮、好奇、欣賞中認識自我,表現自我。
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學校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教師除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外,還必須挖掘愛國主義教育因素,使知識、能力和思想教育三者相結合,共存于教學與活動之中。如,發掘各科教材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并利用讀書、影視、歌曲、社會實踐等課外活動形式,激發民族自豪感與歷史責任感,使之成為學生奮發向上的不竭精神動力,同時善于將愛國主義這一大概念具體分解成與學生生活、學習相關的細節,使學生懂得一些生活小事也能體現愛國行為,自己也能做一些對國家有益的事情。
愛國主義教育要做到生動、有吸引力,還要研究社會大氣候、學校小環境,抓住熱點,開展針對性教育引導。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開國總理周恩來的愛國情懷,是億萬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他的偉大實踐,更成為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光輝榜樣。中小學生也要周總理那樣,把愛國之志化作報國之行。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白,現在你們在祖國的懷抱中幸??鞓返爻砷L,主要任務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夢想學好知識、培養能力、鍛煉身體、立下壯志,屆時投身華夏復興的火熱生活之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祖國建設的各條戰線都需要有激情抱負、有理想胸懷、有意志品格、有實干精神的奮斗者。正如習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所強調的“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習總書記的“奮斗幸福觀”是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簡明最通俗的表達形式,是對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民族復興大業、實現中國夢最有力的動員。
總書記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讓我們不斷修煉,做好“四個”引路人,爭當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作者為江蘇省東臺市安豐鎮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