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是否常常感到迷茫、無助、焦慮? 近年來,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多次在兩會上呼吁重視家庭教育,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兩會,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家庭教育需要被進一步關注和支持。幫助家長們了解子女品行教育、親子關系的科學知識,了解家庭教育的特點、規律、方法等內容十分必要。” 朱永新也曾專門撰文談到父母對自己的教育以及自己對孩子的教育。那么,家庭教育是如何影響朱永新的呢?教育孩子,他有哪些好的建議和方法? 1.父親說:“我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 我的父親是小學教師,最初在家鄉的小鎮上教書,后來到一所鄉村學校擔任校長。父親中師畢業,那個時代的師范生,綜合素質都很高。我曾看過他拉手風琴的照片,那是一個洋溢著青春氣息的年輕人。 父親的敬業精神更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當小學老師、小學校長,還是后來當鎮里的文教助理、縣聾啞學校的校長,他都兢兢業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他曾自豪地對我說:“我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我的父親,小鎮上的一位普通教師,卻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這份榮譽或許就是對他多年追求的最好褒獎。 2.我的閱讀習慣和興趣從那時養成 我的童年和少年基本是圖書稀缺的時代。鄉村文化站書架上孤零零的幾十本書,早已不能滿足我的胃口。 當時我母親在鎮上的招待所工作,一個人既是所長,又是服務員和清潔工,我們全家住在招待所,當母親的幫手和“志愿者”,于是我向住在招待所的過往客人借書讀。 讀書資源大部分與旅客的書有關。因為客人經常是匆匆過客,所以讀書也是限時限刻。因此也養成了我快速讀書、不求甚解的習慣。 我真正系統地讀書是在大學期間,那是我一生最充實、最幸福的時光,我給在大學讀書的兒子寫過一封信《大學是讀書的天堂》,就是我自己的切身體會。我不敢說,自己那個時候真正讀懂了多少,但是,我的閱讀習慣和興趣從此養成。 3.作為成人,應該謙遜地向兒童學習 周國平曾送我一套四卷本的著作《女兒四歲了,我們開始聊哲學》,我把它定位為一本親子共讀的圖書。爸爸媽媽與孩子一起捧著這本書,回憶自己與孩子在一起的所言所行,一定能夠找到共同的樂趣,在會心處相視而笑。 在送我的這套書的扉頁上,周國平寫了這樣一句話:“永葆童心,便是哲人”。是的,對于生命而言,保持童心,本來就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因為兒童的天性是至純至清的,是明亮美好的。 作為成人,應該謙遜地向兒童學習,在陪伴兒童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提升自己。 4. 要讓孩子成為英雄,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幫他成為他自己 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很重要的。 我的孩子小時候整天丟三落四,今天買的尺子明天丟,到三年級騎車上學,鑰匙也常丟,常要我們送。這怎么行!后來我們決定:鑰匙再丟得自己跑回來拿備用鑰匙。四年級還這樣,他自己把車扛回了家。那得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呀!但換來的是鑰匙再也不丟了。所以,父母應充分重視品德、習慣的養成教育。 我們要讓孩子成為英雄,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幫助他,讓他成為他自己。讓每個孩子在學校里發現他自己,能夠和那些最美好的東西相遇,能夠找到他自己,最后成就他自己。 作為父母親,千萬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千篇一律,所有的孩子都成為同一個樣子。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幫助孩子找到他自己,這才是最關鍵。過度關心照顧,結果造成很多孩子長不大。過多的限制干涉,也限制了孩子潛能的釋放?!?/span> 1.要陪伴 從空間和心靈上陪伴孩子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法,有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的生活完全不同。父母跟孩子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建立起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密碼、共同的價值、共同的愿望,這種陪伴是相互影響的過程,是父母向孩子學習的過程,也是父母跟孩子建立終身聯系的機會。 2.要積極 要注重養成孩子積極的人生態度,一方面要鼓勵為主,一方面要讓孩子學會悅納自己。即使孩子某些方面不如別人,父母也要悅納孩子、鼓勵孩子。孩子的成長空間是無法想象的,你給他多大空間,他就有多大舞臺;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他,他就能演繹多大的輝煌。一定程度上,是父母的期待和鼓勵直接造就了孩子的未來。 3.要垂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抱怨孩子其實是抱怨自己,因為孩子是在你的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跟你在一起的時間遠遠長過他跟老師在學校里的時間。所以,父母的人生態度非常重要,你怎樣孩子就怎樣,你成長孩子就成長,你發展孩子就發展,你幸福孩子就快樂。 4.不要極端 要避免撒手不管和管得太多這兩種極端。管得太多就是不給孩子留下成長需要的空間和時間。孩子放學就進入補習班,周末進各種課外班,完全沒有自主發展的可能性。孩子一定要有屬于自己的時間,一定要讓他學會自己做計劃,長大后他才會安排自己的人生。被父母帶著走、抱著走、捆著走的人生是走不遠的。 5.不要攀比 做父母的很難不把孩子和自己相比,我也曾經對兒子說,你要是有爸爸一半的勤奮就好了。其實我的孩子很聰明,但我總覺得他不夠勤奮。但80后跟我們不一樣,他的人生價值觀有自己的標準。用我的標準去要求他不現實,用我的目標不斷地刺激他也不對。讓他成為他自己,讓他選擇自己的道路,才是最重要的。 6.不要專制 父母都覺得自己天生比孩子高明,總喜歡說“你的血肉都是我給的,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你當然要聽我的安排”。其實父母的經驗并不是科學”,每個孩子都有一條屬于他自己的道路,都有一把打開他自己真正身份的鑰匙。父母的責任是用心發現自己孩子的唯一性和可能性,為孩子的成長鋪平道路,呵護他,助推他更好地成長。 文章來源于網絡 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精選
1.立國教育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立國教育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立國教育網”或“立國教育聯盟",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立國教育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立國教育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
逐步提高中考體育分值 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
2020-09-25 15:25:34
-
請告訴孩子:勿忘國恥,吾輩當自強!
2020-09-18 10:24:30
-
讓你的講話成為學生過濾不掉的聲音
2020-08-31 17:11:05
-
關于學校文化建設的探索與思考
2020-02-06 15:17:58






關注微信公眾號,了解最新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