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化是學校的靈魂和統領,是辦學理念的重要體現,是學校辦學水平的充分展現,是學校辦學特色的集中反映,是學??沙掷m發展的永恒動力。深刻理解學校文化的深厚內涵和寬廣外延,精準把握學校文化的組成體系和核心要素,積極創新學校文化建設的路徑和方法,力爭形成最具深沉和表現力的共同價值體系,對學校的全面發展、創新發展、特色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構建學校文化,我認為應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關于學校文化的理解
每個民族有每個民族的文化,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文化,每個地域有每個地域的文化,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文化,學校文化也是如此,每個學校都有著不同于其他學校的獨特文化。那么什么是學校文化呢?這個弄不通弄不懂,構建學校文化就會成為空談。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學校文化,必須做到“四清楚”:一是清楚學校文化的概念。學校文化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任何形式的學校文化都離不開這兩種表現方式,離開了物質,精神就失去了承載;離開了精神,物質就失去了魂魄。二是清楚學校文化的地位。學校文化是靈魂,是統領。學校一切工作和一切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這個靈魂,離不開這個統領。否則,學校的一切工作就會如同斷了線的簾珠,雖然外表精美,但卻沒有精氣神,沒有震撼力。三是清楚學校文化與管理的關系。管理本身就是文化,人類發展的過程,就是改造自然的勞動過程,勞動過程又是一個管理實現預期的過程。因此,學校文化也是管理文化的前提,任何脫離學校文化的管理肯定是不全面、不系統、不科學的管理。四是清楚文化與文明的關系。文化發展到高級階段就是文明,文明是文化日積月累的積極成果,是文化的高級表現形式。
二、關于學校文化的分類
學校文化分類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將之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有的將之分為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有的將之分為精神文化、行為文化、課程文化、制度文化和環境文化。但我認為,學校文化分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三大類,這樣覆蓋更全面、表述更精準。其中,物質文化包括課程文化、環境文化和行為文化,是顯性的;精神文化包括信仰、理念、作風等意識形態的東西,是隱性的。而管理文化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是鏈接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橋梁和紐帶。
三、關于學校文化的關系
建設學校文化,理清學校文化之間的關系尤為重要。學校文化分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三者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呢?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關系好理解,精神文化催生物質文化,學校形成的共同信仰、理念和作風,決定了物質文化的表現形態,并通過物質文化來承載、來體現。物質文化體現精神文化,學校物質文化的構建,必須圍繞精神文化來展開,不能僅憑管理者的主觀來建設,否則,學校的物質文化即使再美,也沒有靈魂,只能吸引人的眼球,但卻觸動不了人的心靈,育人功能就會大大折扣。因此,學校物質文化建設必須由精神文化為統領,統籌謀劃,統籌推進。那管理文化與兩者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我是這樣理解的,精神文化要催生物質文化,需要通過管理來鏈接。比如,你要打造書香校園,讓整個學校都洋溢著濃濃的書香,那么,你就要通過民主化、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讓學校物質文化處處打上書香的烙印。同樣,物質文化要體現精神文化,也需要通過民主化、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來讓學校的一草一木、一角一落成為精神文化的承載。由此可見,管理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離開了這個核心,學校文化肯定沒靈魂、沒統領、沒品位、沒特色。因此,一定要弄清楚三者之間的關系,緊緊抓住盯牢管理文化這個核心,扎實搞好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唯有這樣,學校文化建設才能做到底蘊深厚、特色鮮明。
四、關于學校文化的建設
理清校園文化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是搞好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這僅是第一步,還必須抓住“六個關鍵”:一是思想要重視。特別是學校管理者,必須把學校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納入工作規劃,真正做到領導引領、全員重視、全程謀劃、全面落實。二是途徑要科學。首先,要發掘學校地域文化。學校文化與地域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是地域文化的具體表現、繼承發展,離開地域文化這個基因,學校文化就失去了賴以存在的基礎,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這是建設學校文化的根本要求,必須高度聚焦、深入發掘。比如索堡區片學校文化建設,就不能離開女媧這個地域文化。其次,要發掘學校名稱文化。一所學校名稱之所以存在很久,肯定有存在的深層原因,肯定有厚重的歷史積淀,只要我們深入發掘,就能找到其中所蘊含的精神實質。再次,要發掘學校課程文化。學校文化建設還要考慮到學校的課程文化,特別是校本課程文化,因為一所學校的校本課程文化,往往與一個地域的文化傳承和一所學校文化基因一脈相承,這也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和關鍵載體,必須抓緊抓牢、抓出成效。文化是形象,文化是作風,文化更是課程,講得就是這個道理。三是重點要突出。管理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必須作為重點來精心謀劃、精準發力、精細落實,切實使民主化、科學化、精細化理念得到全方位落實、多角度展示,真正實現學校美、教師美、學生美的“三美”目標。四是主題要鮮明。主題是學校文化的統帥和眼睛,必須精準發掘、精準提煉。一所具有深厚文化積淀的歷史名校,肯定具有鮮明的文化主題。如果沒有鮮明主題,那么學校文化建設肯定路徑不科學、重點不突出、學校沒特色。五是程序要科學。學校文化建設必須遵循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從常規到階段的程序來開展,既要講程序,做到嚴謹科學,又要講創新,做到細致高效。六是體現要精準。學校文化要通過物質來體現出來,必須做到非常精準,決不能比貓畫虎。比如學校的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的提煉,?;盏脑O計,必須能精準體現出學校特有的文化特點和師生的獨有個性。
五、關于學校文化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欲知明日之社會,須看今日之校園”,簡約而深刻地指出了校園文化的重要作用。學校文化是全體師生在教、學及其他實踐活動中共同創造的學校全部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必然有著強大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現為:一是凝聚功能。辦學理念是學校文化的精神內核,是教育管理思想的集中體現,是學校校風、教風、學風的重要體現,是凝聚師生思想的重要紐帶。從物質文化層面觀看,學校的一切顯性文化,都有著潤物細無聲之功效;從精神文化層面觀看,學校的一切隱性文化,都滲透在校園的各個角落,都滲透在師生的思想觀念、言行舉止之中,滲透在教學、科研等活動之中。從管理文化層面觀看,無論是對物質文化的管理,還是精神文化的管理,都是為了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而這種價值觀必然凝聚成為師生的共同追求和強大動力。二是約束功能。健康向上的學校文化對學校成員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精神狀態、心理素質、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起到一定的規范和約束作用,并使其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學校文化的約束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制度因素的硬約束。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為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活動框架和行為準則,且與學校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學校所有成員都必須無條件地遵守,不允許搞特殊化。另一方面是道德因素的軟約束。學校文化中蘊含的道德因素,雖然不像校紀校規那樣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卻會讓成員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成為一種不成文的“潛規則”,讓師生自覺遵循。三是導向功能。首先是價值取向導向。當學校的發展目標為師生員工所吸引、接受和認同,便會煥發出極大的工作和學習熱情,就會在潛移默化的氛圍中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從而產生一種信念與力量。其次是行為目標導向。學校文化指導著學校成員確立合理的需求和純正的動機,采取得體的行為。再次是制度導向。學校文化有助于師生的行為活動及其互動關系穩定在特定的組織規范內,使人除了順著它走之外,別無選擇,只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和既定的目標去努力。
文章來源:http://www.sohu.com/a/251217542_507581